吴世忠先生荣获「墨缘堂全国艺术大赛」诗词特等奖
吴世忠,1956年8月出生,籍贯山东省莒县,汉族,中共党员。
1975年,吴世忠开启教育工作生涯,后于1990年毕业于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。此后,他的工作经历横跨多个领域,曾在县水利局、县农委任职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转至县发改局工作,直至退休。在数十年的工作历程中,他始终秉持踏实的作风,在不同岗位上履行职责。
工作之余,吴世忠广泛涉猎唐诗宋词,潜心学习古典诗词文化,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生活见闻,写下诸多记录生活感悟的文字。他对家乡怀有深厚情感,始终致力于宣传莒县,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风貌与底蕴。在艺术领域,他也未曾停下探索的脚步,2004年,他进入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临沂站学习,进一步提升书法造诣。
凭借在诗词创作上的积累与钻研,吴世忠的作品多次在各类赛事中获奖:《配画诗》获墨缘堂全国诗词书画大赛特等奖,《我爱家乡浮莱山》获澜轩全国诗词书画大赛一等奖,《望星空》获翰墨轩全国诗词书画大赛三等奖。
如今,退休后的吴世忠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与对家乡的牵挂,正以自身的努力为家乡发展贡献余热。无论是笔墨间的创作,还是对家乡的宣传,他始终以真诚的态度投入其中,让晚年生活在奉献与热爱中更具意义。
获奖作品赏析:
《配画诗》这首诗词,吴世忠老师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,以幽默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细节的画面。作品将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自然本能相结合,描写了夜晚猫儿作为“盗贼”的角色,巧妙地将社会现象和动物形态交织在一起,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艺术表达能力。
诗的开头“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”便通过对夜晚的宁静刻画,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安静、寂寥的氛围。此时的“农家院内”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,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平静的夜晚景象,为后续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。“月下盗贼行”这一句的出现,突然打破了这种静谧,带入了一种紧张、神秘的气氛,瞬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。
随后的“偷了张家盗李家,次次都得成功”两句,通过猫儿偷窃的巧妙行为,讽刺了人类社会中某些“成功”的不正当手段。猫儿的行为不再只是动物本能的表达,反而被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,呈现出一种既有趣又深刻的社会象征。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猫儿的狡猾与机智,也暗示了社会中的某些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的现象。
而“欲问猫儿何在,履职刁鼠何能?”则通过一个巧妙的反问,进一步加深了猫儿这一角色的双重性。一方面,它是家中常见的宠物,另一方面,它却在“履职”上表现得如同一个“盗贼”。这不仅巧妙地表现了猫儿的天性,也带有一定的幽默与讽刺。诗句通过生动的语言,呈现了猫儿的“狡猾”与“智慧”,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戏剧性。
最后,诗歌的结尾“平生只谋主人宠,两眼一闭一睁”再次以猫儿的“拟人化”手法作总结,猫儿的“无所事事”与“狡黠”成为了它生活的核心。它虽然“盗贼行”,但却只为主人宠爱,这一层含义的揭示,既表现了猫儿的聪明,又反映了人类在追求“宠爱”与“成功”时的某些行为模式。通过这样轻松、风趣的方式,吴老师让诗歌在幽默中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。
在书法与配画的结合上,吴老师的这首诗也通过绘画的方式更生动地呈现了诗意。如果能将猫儿偷窃的情景与农家院的宁静夜晚巧妙融合,可能会使得这首诗在视觉和情感的传递上更加有层次与趣味。通过画面将诗歌中的“猫儿”和“盗贼行”的细节描绘得更加生动,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。
尽管诗歌的幽默感和智慧都令人赞赏,但在语言的凝练度上仍有提升空间。比如在“次次都得成功”这一句,稍显直白,若能用更加精致的修辞或比喻来表达,或许能使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更为丰富和深刻。
总体而言,《配画诗》是一首极富趣味性和表现力的作品,吴世忠老师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,展现了诗歌的幽默感和深刻寓意。作品中的猫儿形象非常形象、富有张力,既有可爱的一面,也有令人深思的一面,带给观众一种既有娱乐性又富有哲理的阅读体验。恭喜吴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,荣获特等奖!期待未来更多这样的作品,在语言和艺术形式的结合上更加完美。
其他作品欣赏: